△收割機在金色稻浪中來回穿梭。
10月27日,鹽都七星現代化農場核心區,秋日陽光灑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里,金黃色的水稻泛著油亮的光澤。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響,收割機在金色稻浪中來回穿梭。“農場自種的140畝田,采用稻鴨共作模式。農歷八月半前,鴨子已經出欄。今天水稻開鐮收割。”七星現代化農場生技部部長劉金江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七星現代化農場是以優質糧食產業園區定位建設的規模化農場,集種植、養殖、稻米加工、銷售、技術研發、推廣為一體,獲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,生產的稻谷、稻米獲有機產品認證。到2018年底,總覆蓋面積近萬畝,建成千畝有機水稻種植基地和千畝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。“七星谷稻鴨共作有機米”“七星谷富硒大米”等多個系列產品,深受上海、南京等地高端消費群體喜愛,成為鹽都區優質稻米的一張名片。
好米源自好生態。鹽都地處里下河腹地,土壤肥沃,溫光資源豐富,自古以來就是優質粳稻產區,水稻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,產量水平常年位于全市前列。近年來,鹽都不斷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,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,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力度,積極開展土壤檢測和耕地質量監測,推進化肥減量、農藥負增長,這為做大做強做優稻米產業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。
鹽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丁智介紹,鹽都把增強稻米產業競爭力作為培植產業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,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將優質稻米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促進農業增效的優勢產業之一,以及打造接軌上海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重大行動的主導產業。2018年全區優質稻米種植面積約10萬畝,今年達到15萬畝。現有優質稻米品牌十余個。
鹽都優質稻米生產、管理的每一個環節,都滲透著綠色與生態。鹽都區糧油作物技術指導站站長戴凌云介紹,目前,鹽都優質稻米產業依托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相關項目,集成水稻集中育秧、精確定量栽培、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、測土配方施肥等一套成熟可行的栽培措施。
特別是鹽都發揮生態優勢,把“稻+”種養作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,大力發展循環農業,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種稻又養鴨、蟹、蝦等,廣泛使用有機肥,安裝殺蟲燈,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蟲草害,建立有機稻生產基地。
“綠色生產的大米價格遠遠高于常規種植的大米。”鹽康家庭農場在七星現代化農場租賃322畝土地,采用“稻蝦共生”立體種植養殖模式,農場主莊從井已經從中嘗到甜頭。“我本來在大岡養殖蟲草雞,有大量雞糞要處理,雞糞除了作為水稻的有機肥外,還能衍生出龍蝦的‘飼料’,這是我搞稻田綜合種養的動機之一。七星現代化農場有這方面的示范,增添了我的信心。目前我們生產的大米都是團購,十分受歡迎。”
如何進一步發展優質稻米產業、打造叫得響的區域品牌?戴凌云表示,下一步,要按照統一栽培措施、統一病蟲防治、統一宣傳包裝、統一營銷策略等手段進行示范基地的經營管理,與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示范片創建相結合,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優質稻米生產示范基地;培植1到2個規模大、效益好、標準高的龍頭企業,建立企業與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、合作社訂單種植模式,開展從種植到加工、銷售一條龍服務;吸收稻米種植、加工和經銷等龍頭企業共同發起組建鹽都大米產業聯盟,以打造鹽都好大米為目標,通過聯盟內的激勵和約束機制,促進企業間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強強聯合,實現優質稻米行業的抱團集群發展,推動鹽都優質稻米產業更上一層樓。
請輸入驗證碼